貴州水電站項目環評報告書
水電站環境影響復核報告書目 錄1 綜述 11.1 項目背景 11.2 編制目的 21.3 編制依據 21.4 工作等級與范圍 31.5 環境保護目標與復核評價標準 51.6 評價程序 62 流域開發及工程概況 82.1 烏江流域開發情況 82.2 工程概況 83 工程分析 163.1 工程設計方案變化比較 163.2 工程作用因子分析 194 環境現狀 204.1 自然環境 204.2 社會環境 274.3 區域環境質量 304.4 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 475 環境影響復核因子篩選 495.1 環境影響報告書的評價內容與結論 495.2 復核因子篩選 516 重點因子影響復核及對策措施 536.1 水質與水溫 536.2 工程施工對環境影響 596.3 生態環境影響 716.4 風景名勝區 796.5 水庫淹沒與移民安置對環境的影響 836.6 水土流失 947 其它因子影響復核與對策措施 1017.1 局地氣候 1017.2 環境地質 1017.3 水文與泥沙 1027.4 人群健康 1037.5 文物古跡 1098 風險分析 1118.1 水質污染分析 1118.2 傳染病流行 1118.3 二七六廠尾礦放射性污染 1129 環境管理、監理與監測復核 1149.1 環境管理 1149.2 工程建設環境監理 1159.3 環境監測 11510 環境保護投資估算與環境經濟損益分析 12210.1 環境保護投資估算 12210.2 環境經濟損益分析 12711 公眾參與 13011.1 參與對象、方式和狀況 13011.2 公眾意見 13611.3 公眾關心的生態環境問題 14011.4 公眾參與意見小結及處理 14012 復核結論與建議 14412.1 結論 14412.2 建議 149附件附件 1烏江構皮灘水電站環境影響影響復核工作大綱2000 年 12 月;附件 2水電顧規[2001]0002 號─關于寄送烏江構皮灘水電站環境影響影響復核工作大綱咨詢意見的函;附件 3黔烏司函字[2000]第 20 號文─關于編制烏江構皮灘水電站環境影響復核報告書的委托函;附件 4黔烏司計字[2000]第 19 號文─關于印發烏江構皮灘水電工程環境影響復核工作匯報會紀要的通知;附件 5(88)水規規字第 76 號文─寄送烏江構皮灘水利樞紐環境影響報告書 ;附件 6(89)黔環字第 004 號文─關于烏江構皮灘水利樞紐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附件 7黔環函[2000]139 號文─關于關于請盡快確認烏江構皮灘水電站環境影響復核評價執行標準的函的復函。附圖附圖一烏江構皮灘水電站工程評價區衛星影像圖附圖二烏江流域梯級開發示意圖附圖三烏江構皮灘水電站施工總平面布置圖附圖四烏江構皮灘水電站水庫淹沒及移民安置示意圖附圖五烏江構皮灘水電站生態評價區珍稀野生動物分布圖附圖六烏江構皮灘水電站生態評價區植被類型圖附圖七烏江構皮灘水電站生態評價區土地利用現狀圖附圖八烏江構皮灘水電站生態評價區景觀變化圖附圖九烏江構皮灘水電站庫區風景名勝區位置及景源分布示意圖附圖十 烏江構皮灘水庫蓄水后大烏江風景名勝區景源變化模擬圖( 1 ) ( 2 )附圖十一烏江構皮灘水電站工程建設區水土保持措施總體布局示意圖附圖十二烏江構皮灘水電站移民安置區水土保持措施總體布局示意圖附圖十三烏江構皮灘水電站生態與環境監測位置圖- 1 -1 綜述1.1 項目背景烏江構皮灘水電站(預可研階段稱為烏江構皮灘水利樞紐)是開發烏江的骨干工程之一,是烏江上最大的水電站,該工程勘測設計工作開展較早,其環境影響報告書根據國家環保局的委托已于 1989 年由貴州省環保局以89黔環字第 004 號文批復通過。根據國務院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的規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自批準之日起滿 5 年,建設項目方開工建設的,其環境影響報告應當報原審批機關重新審核。針對本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實際情況,貴州烏江水利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向國家環保總局請示開展此項目環境影響復核工作。2000年 10 月國家電力公司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在北京主持召開了烏江構皮灘水電站環境影響復核工作匯報會,與會專家和代表就如何開展本工程環境影響復核工作進行了討論,并形成了本工程環境影響復核工作匯報會紀要。會后貴州烏江水利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黔烏司計字[2000]第 19 號文委托長江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所編制烏江構皮灘水電站環境影響復核工作大綱,繼后又以黔烏司函字[2000]第 20 號文委托我所編制烏江構皮灘水電站工程環境影響復核報告。我所根據本工程復核工作會議紀要、專家意見、環評報告書和環境現狀調查等于 2000年 12 月編制完成了烏江構皮灘水電站工程環境影響復核工作大綱 。2000 年 12 月 15-17 日,中國水電顧問有限公司邀請國家環保總局監督管理司、國家電力公司科技環保部、貴州省環保局等單位的專家在貴陽召開了烏江構皮灘水電站工程環境影響復核工作大綱的現場咨詢會,參加會議的還有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農業大學、貴州省環境工程評估中心、貴州省環境監測中心、遵義市環保局、貴州烏江水利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和長江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所等單位的專家和代表,以水電顧規[2001]0002 號文寄送了關于該復核工作大綱的咨詢意見。此外,在 2001 年 1 月 20 日,在北京由國家電力公司主持召開了本工程裝機論證專題報告的專家討論會,明確了構皮灘水電站裝機容量為 3000MW。根據本工程環境影響復核工作大綱咨詢審查會專家咨詢意見、環境影響復核工作大綱及裝機 3000MW 工程設計文件,并在相應的環境調查與現場查勘的基礎上編制出烏江構皮灘水電站工程環境影響復核報告 。1.2 編制目的本次復核評價工作是在烏江構皮灘水利樞紐環境影響報告書工作基礎上,主要通過對工程涉及區的環境現狀調查、復核和工程作用分析,全面復核工程建設對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生態環境的有利與不利影響,使其有利影響得到充分發揮,不利影響通過環保措施予以減免,確保工程建設既能促進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又能保護與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同時使本工程補充可行性論證更加充分可靠,其工程設計文件更加完備,促進工程順利開工建設。此外,為工程的環境管理與監理、監測提供科學依據。1.3 編制依據(1)法律與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1989 年 12 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1984 年 5 月通過,1996 年 5 月修正,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1991 年 6 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 2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1998 年 11 月,國務院) ;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辦法 (1994 年 11 月,水利部、國家計委、國家環保局) ;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 (1985 年 6 月,國務院)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HJ/T2.1~2.3-1993)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聲環境 (HJ/T2.4-1995)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非污染生態影響 (HJ/T19-1997);水利水電工程環境影響評價規范 (SDJ302-88) ;水利水電工程制圖標準水土保持圖 (SL73.6-2001)及其它相關規定。(2)相關文件烏江構皮灘水利樞紐環境影響報告書 (1988 年 9 月) ;烏江構皮灘水電站環境影響復核工作大綱 (2000 年 12 月) (見附件 1) ;水電顧規[2001]0002 號關于寄送烏江構皮灘水電站環境影響影響復核工作大綱咨詢意見的函(見附件 2) ;黔烏司函字[2000]第 20 號文關于委托編制烏江構皮灘水電站環境影響復核報告書的函(見附件 3) ;烏江構皮灘水電站環境影響復核工作匯報會議紀要(見附件 4) ;(88)水規規字第 76 號文寄送烏江構皮灘水利樞紐環境影響報告書 (見附件 5) ;(89)黔環字第 004 號文關于烏江構皮灘水利樞紐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見附件 6) ;黔環函[2000]139 號文─關于關于請盡快確認烏江構皮灘水電站環境影響復核評價執行標準的函的復函(見附件 7) ;烏江構皮灘水電站可行性研究工程水庫淹沒處理規劃設計報告 (2001 年 8 月) ;烏江構皮灘水電站可行性研究工程占地處理規劃設計報告 (2001 年 3 月) ;烏江構皮灘水電站裝機容量論證專題報告2000 年 11 月。1.4 工作等級與范圍1.4.1 工作等級根據烏江構皮灘水電站環境影響復核工作大綱及中國水電顧問有限公司對復核大綱的咨詢意見,本工程環境影響復核的工作等級如下(1)生態環境咨詢意見認為“該復核工作大綱中將工程生態環境評價工作等級定為一級,由于本工程位于峽谷河段,水庫為河道型水庫,生態影響的范圍有限,而且原報告書階段已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次為影響復核,故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可適當放寬,但不低于二級。 ”據此,將本工程生態環境影響復核評價工作等級確定為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非污染生態影響 (HJ/T19-1997)的 2 級。(2)水質、環境空氣質量和聲環境由于本工程庫壩區環境質量較好,且水電站屬非污染型工程,僅水庫蓄水和工程施工對水質產生一定影響,因此對水環境評價級別為 3 級;工程施工對環境空氣質量、聲環境產生一定影響,但影響是短期的,對工程施工區環境空氣質量、聲環境采用導則推薦的方法進行簡評。1.4.2 復核評價范圍- 3 -烏江構皮灘水電站環境影響復核評價范圍與烏江構皮灘水利樞紐環境影響報告書的評價范圍基本一致。主要為施工區、庫區和壩下游區。(1)庫區包括水庫淹沒區和移民安置區,以水庫淹沒和移民安置的鄉級行政區劃為界,主要包括庫區余慶、湄潭、甕安、開陽、遵義及息烽六縣(市)的 41個鄉鎮及庫區干支流回水水域。主要復核由于水庫淹沒及移民安置引起的對水質與水溫、陸生生物、水生生物、風景名勝、移民安置區環境、土地利用、水土流失、人群健康等方面的影響。(2)施工區范圍為工程建設區,主要為樞紐布置區、施工生活與辦公區、場內交通道路、砂石料開采區、棄碴場等施工區。主要復核工程施工對環境的影響,包括施工區水質、環境空氣質量及噪聲、施工人群健康、自然景觀等環境因子。(3)壩址下游區范圍為壩址及壩下游區。主要復核施工期及水庫運行期由于水文情勢的變化給下游帶來的環境影響,重點考慮對水生生物的影響、對壩下游江段污染物稀釋擴散的影響。構皮灘水電站工程評價區原則上以水庫淹沒及移民安置涉及鄉(鎮) 、庫區烏江及其支流水域、施工區作為主要評價區。不同評價因子據其影響范圍可適當外延。根據本工程復核工作大綱所確定的重點評價因子,各主要復核因子根據工程作用方式的不同其評價范圍各有側重(見表 1-1) 。烏江構皮灘水電站工程評價區衛星影像圖見附圖一。表 1-1 烏江構皮灘水電站主要復核因子評價范圍一覽表主要復核因子 直接影響區 評 價 范 圍水質水溫 庫區水域,面積96.04km2。庫區及烏江主要支流、壩下游一定水域。施工區環境施工占地區,面積2.79km2。工程征地區,面積為 6.45km2。生態環境 水庫淹沒區和施工征地區,面積共計102.5km2。水庫淹沒及移民安置涉及鄉(鎮)、施工區、壩下一定水域范圍,面積為 4016.9km2。風景名勝 受淹沒景區、景點 大烏江風景名勝區和江界河風景名勝區水庫淹沒及移民水庫淹沒區和移民安置占地區,面積為 100.51km2。水庫淹沒和移民安置所涉及的 41個鄉(鎮)所涉及村組,面積為988.67km2。水土保持 施工占地 3.6km2和移民安置區5.4km2。施工區、移民安置區防治責任范圍分別為 6.3km2 和 5.4km2。1.5 環境保護目標與復核評價標準1.5.1 環境保護目標(1)水質烏江構皮灘水電站庫區水質總體保持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GHZB1-1999)Ⅲ類水標準內,水質功能不因興建該工程而下降。(2)生態環境保護區域景觀生態系統的連通性及異質性、區域生物多樣性和區域生態系統完整- 4 -性。使構皮灘庫區現狀生態環境不因水庫興建受到嚴重破壞,區域生態環境不至因興建本工程而惡化,保護庫區地帶性植被、珍稀植物和古木大樹以及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風景名勝保護工程涉及區的風景名勝資源,不因工程興建而降低風景區旅游價值,盡可能發揮工程建設對所涉及的兩風景區的有利影響,降低不利影響,促進地區旅游業的發展。(4)移民安置區環境移民安置區的生產生活質量不低于或優于現狀水平,使移民安置區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移民搬遷安置符合國家現行環保法規要求,移民安置活動不加重區域水土流失。(5)施工區環境在施工期采取適當的環境保護措施,保護施工區及周邊的水質、環境空氣質量與聲環境,使施工區環境質量滿足各項環境保護標準。(6)人群健康重視移民安置區和施工區環境衛生,控制各類與工程興建有關的傳染病發病率不高于現狀水平,蓄水前后控制與水庫蓄水有關的傳染病病媒生物,防止各種傳染病的暴發流行,保護施工人員和庫區人群健康。(7)水土保持采取適當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預防和治理工程施工和移民安置活動產生的水土流失,使工程建設區和移民安置區的水土流失水平不高于現狀水平,爭取達到地方水土保持規劃的治理標準。1.5.2 復核評價標準本工程環境影響復核評價標準已得到貴州省環境保護局確認(見附件 7) ,復核評價具體標準如下(1)環境質量標準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GHZB1-1999)Ⅲ類標準;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GB5749-85) ;生活飲用水源水質標準 (CJ3020-93)二級標準;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GB3095-1996)二級標準;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 (GB3096-93)2 類標準;土壤侵蝕分類分級標準 (SL190-96) 。(2)污染控制標準污水綜合排放標準 (GB8978-1996)一級標準;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 (GB16297-1996)二級標準;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 (GB12523-90) 。1.6 評價程序本工程環境影響復核程序見圖 1-1。- 5 -圖 1-1 烏江構皮灘水電站環境影響復核工作程序調整環保對策措施與投資 編制環境影響復核報告書接受委托公眾參與重要環境因子 一般環境因子環境影響復核 評價變化不大 變化較大環境現狀調查與分析 報 告書審批意見 復核工程作用因素按環評技術規范與要求重新評價現行環保法規與環評導則確定復核評價范圍、復核評 價因子 篩選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評價內容編制復核評價工作大綱環境現狀調查 確定復核評價標準和保護目標專家咨詢意見- 6 -2 流域開發及工程概況2.1 烏江流域開發情況烏江是長江上游右岸最大的支流,發源于貴州烏蒙山區,橫穿貴州省中部,在東北部出境入重慶市,在涪陵匯入長江。全長 1037km,總落差 2124m,流域面積87920km2。1987 年 3 月,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今長江水利委員會,簡稱長江委)與能源部貴州勘測設計院共同編制完成的烏江干流規劃報告 ,1989 年 5 月經國家計委批復的主要內容為(1)烏江干流水資源開發以發電為主,其次為航運,兼顧防洪、灌溉等任務;(2)梯級開發方案包括普定、引子渡、洪家渡、東風、索風營、烏江渡、構皮灘、思林、沙沱、彭水及大溪口十一級;(3)烏江渡壩下到白馬航道,近期 5 級,遠景按 4 級考慮;(4)推薦東風、洪家渡、構皮灘、彭水為近期開發工程。目前烏江渡水電站(裝機 630MW)1978 年建成,東風水電站(裝機 510MW)和普定水電站(裝機 75MW)均于 1994 年建成投產;洪家渡水電站(裝機 540MW)已招標設計;思林、構皮灘兩電站均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彭水已完成初步設計。烏江流域梯級開發示意圖見附圖二。2.2 工程概況2.2.1 工程位置與開發任務烏江構皮灘水電站位于貴州省余慶縣境內的烏江干流上,是烏江干流中游河段的梯級開發電站,也是烏江上最大的水電站。上距已建烏江渡電站 137km,下距河口涪陵 445km,壩址控制流域面積 43250km2,占烏江流域總面積的 49.2%。壩址多年平均流量 727m3/s,多年平均徑流量 229 億 m3。本工程開發任務以發電為主,兼顧航運、防洪等綜合利用。烏江構皮灘水電站工程位置分別參見附圖一及附圖二。2.2.2 工程建設的必要性烏江構皮灘水電站工程位于我國西部能源基地邊緣,距離貴陽 135km,廣州 700余 km。構皮灘水電站總裝機容量 3000MW,多年平均發電量為 96.67 億 kW·h,電站具有較大的調峰能力,除滿足貴州省用電外,并可向華中、華南等地輸送大量的電力,也是西電東送的首選電源之一。目前烏江渡至構皮灘河段不通航,工程建成后將徹底改善構皮灘至烏江渡的通航條件,延長烏江通航里程 200km,同時可改善下游航運條件。工程所在地區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條件差,經濟條件較差,居住著眾多的少數民族,該電站的建設對于開發當地豐富的礦產資源,帶動庫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幫助少數民族地區脫貧致富具有重要作用,同時為 21 世紀貴州經濟的高速發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證。2.2.3 工程規模與布置構皮灘水電站是烏江梯級開發中規模最大的骨干工程,電站總裝機容量 3000MW,多年平均發電量為 96.67 億 kW·h。主要供電貴州、華中及廣東。過壩船舶噸位500t,年過壩能力 293 萬 t。經水庫合理調度運行,可預留 2~4 億 m3 防洪庫容,配合長江三峽水庫運用,對長江中游防洪可起輔助作用。該工程為大(1)型一等工程,樞紐主要由雙曲拱壩、河床壩身泄水建筑物、右岸地下式電站廠房、左岸 3 級垂直升船機和壩垂直防滲帷幕等組成,壩頂高程- 7 -640.5m、最大壩高 232.5m。2.2.4 水庫調度運行方式構皮灘水庫為典型的峽谷型水庫,正常蓄水位 630m,死水位 585.00m,回水長度136.2km,水庫面積 96.04km2(正常蓄水位 630m 相應庫容) ,總庫容 64.51 億m3,調節庫容 31.54 億 m3,庫容系數為 0.14,屬年調節水庫,考慮上游已建成的東風、烏江渡和已開工的洪家渡水庫對其具有補償調節作用,總調節庫容約達80 余億 m3,具有多年調節性能。據水庫特性擬定構皮灘水庫運用控制水位為6-8 月在防洪限制水位運行,其它年份盡可能在高水位運行,即 6、7 月維持壩前水位 626.24m,8 月維持壩前水位 628.12m,9 月初按保證出力工作,水庫開始蓄水至 630m,而后,當入庫流量大于調節流量時,按入庫流量工作,當入庫流量小于或等于調節流量時,按保證出力工作,不足水量由水庫供給,以盡可能維持高水位運行,僅特枯年份和設計枯水年壩前水位消落至死水位。2.2.5 水庫及電站特征烏江構皮灘水電站工程主要特性指標見表 2-1(為便于第 3 章對本工程兩個不同設計階段的工程方案的變化比較,表中一并列出了 1988 年預可研階段烏江構皮灘水利樞紐工程可行性研究中設計的裝機容量為 2000MW 工程設計方案與本次烏江構皮灘水水電站可行性研究中設計的裝機容量為 3000MW 工程設計方案特性指標) 。表 2-1 烏江構皮灘水電站主要工程特性表數量或特征序號 項目名稱單位 3000MW 設計方案 2000MW 設計方案 備注一 水文1 流域面積全流域km287920 87920壩址以上km243250 43250占全流域的 492 多年平均年徑流量億m3226 江界河站3 多年平均流量m3/s716 724 江界河站二 水庫1 水庫水位正常蓄水位 m 630.00 630.00校核洪水位(P0.02) m 638.33 632.58- 8 -設計洪水位(P0.2) m 632.89 630.06防洪高水位 m 630.0m 626.24 625.0 6、7 月汛期限制水位m 628.12 627.5 8 月死水位 m 585.0 585.02 正常蓄水位時水庫面積km296.04 89.5要求及資料不同3 回水長度 km 136.2 137.04 水庫容積總庫容億m364.51 59.4校核洪水位以下防洪庫容億m32.0~4.05 庫容系數 14 166 調節特性年、多年與上游已建的烏江渡、東風和在建的洪家渡等水庫聯合運行,總的調節庫容 80 多億m3,烏江梯級具有多年調節性能。三 下泄流量及相應水位洪水下泄流量p0.1m3/s24400 27150相應下游水位 m 484.66 488.47四 工程效益指標裝機容量 MW 3000 2000保證出力 MW 751.8 757.4多年平均發電量億kWh96.67 91.92續表 2-1 烏江構皮灘水電站工程特性表數量或特征序號 項目名稱單位 3000MW 設計方案 2000MW 設計方案 備注- 9 -五 淹沒損失1 淹沒耕地P20萬畝3.87 2.72 前者含河灘地、魚塘2 遷移線下人口P5人 11624 114283 遷移安置人口 人 17609 197284 淹沒區房屋 萬m243.35 39.865 淹沒公路 km52.4 40.00 含等外公路六 主要建筑物1 擋水建筑物壩型 雙曲拱壩 雙曲拱壩壩頂高程 m 640.5 635最大壩高 m 232.5 2252 通航建筑物型式 三級垂直升船機三級垂直升船機七 施工1 主體工程量 大壩、電站、導流及基礎處理明挖土石方 萬m3938.25 115.67洞挖石方 萬m3223.02 175.76填筑石方 萬m358.34 40.49砼 萬m3469.71 595.48金屬結構安裝 萬t2.41 3.31帷幕灌漿 萬m32.64 66.52 主要建筑材料- 10 -木材 萬m327.86 12.67膠凝材料 萬t122.58 180.10鋼筋及鋼材 萬t36.41 19.253 所需勞動力總工日 萬工日2057.5平均高峰人數 人 9746 14400高峰人數 人 13644 200004 施工期限準備工程 年 2.5第一臺機組投產工期年 8 8.5總工期 年 9 10八 經濟指標1 靜態總投資 萬元919022 2001 年上半年價格水平2 總投資 萬元11102152.2.6 施工概況(1)施工總布置根據施工場地條件,左岸場地規劃一個區、右岸規劃三個區布置生產生活設施,總占地面積 279.61 萬 m2(其中庫區用地 60 萬 m2) 。1)左岸馬鞍山區本區地處馬鞍山橋頭附近,距左岸箐口約 10km,主要布置砂石砼系統、機械汽車停放場、基礎處理基地、左岸建橋基地、圍堰備料場、供水、棄碴場、導流洞閘門拼裝場等設施,主要承擔導流工程、大壩工程的部分施工。本區占地 7.9 萬 m2,其中砂石砼系統 3.2 萬 m2;建橋基地及基礎處理基地 1.5萬 m2,馬鞍山棄渣場(兼砂石毛料堆場、圍堰各料場、導流洞閘門拼裝場、機械汽車停放場)3.0 萬 m2,左岸水廠 0.2 萬 m2。2)右岸黃金榜區本區地處地下廠房出口的螃蟹溪、大石板一帶。主要利用棄碴填筑形成場地,棄碴填筑高程 450~490m,主要設置砼系統、機械汽車停放場、圍堰備料場。本區占地 8.2 萬 m2。其中砼系統 3.2m2,圍堰備料場、機械汽車停放場,機電安裝基地,閘門拼裝場占地 4.0 萬 m2;大石板建橋基地(兼汽車機械停放場)1.0萬 m2。3)右岸通木坪區通木坪、螃蟹溪、趕場坳一帶多為坪地和沖溝,可利用棄渣回填至高程- 11 -580~610m。形成施工場地。本區設置辦公生活區、金結加工廠、機械修理汽車保養廠、綜合倉庫、油庫、水廠、110kV 施工變電所、工程管理、勘測科研設計。本區占地 48.25 萬 m2,其中辦公生活區 26.65 萬 m2,金結構加工廠 6.0 萬 m2,機械修理、汽車保養站 4.5 萬 m2,綜合倉庫 4.0 萬 m2,水廠 2.0 萬 m2,油庫0.5 萬 m2,110kV 施工變電所 0.6 萬 m2,備用場地 4.0 萬 m2。4)右岸三叉口至觀景區本區地處平頭寨、觀景、爛泥溝、三叉口一帶,觀景、平頭寨多為庫區用地。主要設置有砂石開采區、砂石加工廠、大壩砼系統、綜合加工廠、機械汽車臨時停放場。本區占地面積 105.16 萬 m2,其中砂石開采區占地 50.0 萬 m2,砂石加工廠 14.5萬 m2,三叉口大壩砼系統 5.46 萬 m2,綜合加工廠 4.2 萬 m2,機械汽車臨時停放場 1.0 萬 m2,備用場地 10 萬 m2,棄渣場 20.0 萬 m2。5)炸藥倉庫炸藥庫布置在對外公路附近的山坳,占地 1.0 萬 m2。烏江構皮灘水電站施工總平面布置見附圖三。(2)對外交通對外交通運輸方案為鐵路中轉北線公路運輸方案,中轉站設在遵義市董公寺車站,其公路運輸主要線路為遵義→湄潭→箐口→壩址,全長 296km;輔助線路為貴陽→馬場坪→甕安→草塘→構皮灘鎮(大烏江鎮)→壩址。該方案需新修建菁口至壩址公路全長 11km、構皮灘(大烏江鎮)至壩址公路 13km,改建湄潭至箐口段公路 23km。(3)施工進度構皮灘水電站總工期 9 年(不包含籌建期 1 年) ,其中第一臺機組發電工期為 8年,完建期(第一臺機組發電到其余四臺機組發電)1 年。(4)主要工程量及勞動力構皮灘水電站工程主要工程量為土石方開挖 1161.27 萬 m3,其中明挖938.25 萬 m3,洞挖 223.02 萬 m3。混凝土 469.71 萬 m3,固結灌漿 49.83 萬 m3,帷幕灌漿 32.64 萬 m3。主體工程施工期高峰施工人數為 13644 人,平均高峰人數為 9746 人。2.2.7 水庫淹沒處理與工程占地規劃(1)水庫淹沒與工程占地烏江構皮灘水庫 5 年一遇淹沒及影響面積 96.14km2(含淹沒影響區面積1.85km2,不含占地區紅線下陸地面積 0.83km2、水域面積 0.05km2 及紅線外占地涉及淹沒組計入占地淹沒線下陸地面積 0.87km2) ,其中水域面積 79.36 km2,水域面積 16.78 km2,水庫淹沒涉及遵義市的余慶縣、湄潭縣、遵義縣,黔南布依族自治州的甕安縣以及貴陽市的開陽縣、息烽縣的 34 個鄉(鎮) 、134 村,淹沒涉及翁昭、龍水和烏江鎮 3 個集鎮。庫區主要淹沒實物指標(見表 2-2)遷移線下人口 11624 人、受淹各類房屋43.35 萬 m2、耕地 3.53 萬畝、園地 0.30 萬畝、有林地 2.29 萬畝、灌木林 3.55萬畝、牧草地 0.17 萬畝、各類公路 52.35km、10kV 輸電線路 40.25km、電信線路25.50 桿 km、廣播與電視線路 13.25 桿 km,水庫無重要礦產淹沒。構皮灘水庫淹沒影響區面積 1.85km2,人口 234 人,房屋 8780.1m2,耕地 859.4- 12 -畝。表 2-2 烏江構皮灘水電站庫區分縣主要淹沒實物指標項目縣名余慶湄潭遵義開陽甕安息烽合計淹沒涉及鄉 5 2 7 9 9 2 34合計209213074574565320311624農業208613043103190318710077人口(人)非農業6 3 147137516 1547房屋(m2) 99496.345236.514945.1155520.7117955.9380.6433535.1合計9415.83755.11102.312163.38626.7604.738318.4耕地9038.43755.11102.312163.38626.7604.735290.5耕園地(畝)園地377.4772209.6334.51334.43027.9河灘地(畝) 121200321林地(畝) 17994.868274798.713678.714397.6658.958355.7魚塘(畝) 61.72.28.9 11 83.8水電處 10 3 3 6 4 1 27- 13 -站(kW)裝機1132735725991 6316259924三級4.8 4.8四級1.850.052.6 6 10.5道路(km) 等外 5.83 4.2 7.3 8.9 10.8237.05備注未包括淹沒影響區和工程占地區線下實物指標。工程占地涉及余慶縣的 2 個鎮 4 個村 859 人,征地總面積為 8364.2 畝,其中耕地 2731.9 畝、園地 66.3 畝、林地 4634.4 畝、宅基地 83.7 畝、其它地 842.0 畝。此外工程征地范圍內涉及水庫淹沒實物指標為淹沒線下人口 69 人,土地1301.4 畝,其中耕地 385.6 畝,園地 20.0 畝,林地 763.5 畝,宅基地 5.5 畝,其它地 126.8 畝。(2)移民安置規劃1)庫區移民安置規劃①農村移民生產、生活安置規劃構皮灘水電站農村規劃安置生產人口 16763 人,全部為種植業安置,移民安置區涉及 41 個鄉(鎮) ,其中非淹沒涉及鄉 9 個。在安置區內移民安置規劃新開墾荒地 2324.5 畝,調整和征用耕園地 28015.2 畝,改造低產地 2084.0 畝。農村規劃搬遷總人口 16668 人,其中進鎮安置 596 人,集中安置 7553 人,分散安置 8519 人。規劃集中居民點 28 個。②集鎮遷建規劃烏江構皮灘水庫淹沒涉及貴州省開陽縣龍水、翁昭集鎮和遵義縣的烏江鎮,其中龍水、翁昭集鎮全部受淹,需整體搬遷,進行全面規劃;烏江鎮僅為部分單位、居民房屋受淹,就近后靠復建。規劃龍水集鎮新址后靠至小營上;翁昭集鎮易地遷建至豬場(地名) ,與現在集鎮相距 4.5km;烏江集鎮淹沒影響較小,未涉及集鎮的市鎮設施,只需擇地后靠受淹移民,計算補償投資,不需作遷建規劃。規劃龍水、翁昭集鎮人口規模分別為 1096 人和 884 人,用地規模分別為 7.67hm2 和 6.19hm2。③專業項目復改建規劃規劃復建、改建全庫公路 44.22km,其中三級公路 7.5km,四級公路 17.15km,等外公路 19.57km;復建輸電線 101.35 桿 km;復建電信 42.36 桿 km.。水庫淹沒涉及庫區工礦企業 13 家。由于受淹 13 家企業均為礦產開采企業,資源受淹后,已喪失基本生存條件,規劃對其進行一次性補償。2)施工占地移民安置工程占地區規劃安置移民 858 人,全部通過調整耕園地以種植業安置方式在工程占地涉及鎮內安置,共計調整耕園地 2870.1 畝。規劃遷建人口 1007 人,均采取分散方式安置。烏江構皮灘水電站工程水庫淹沒與移民安置規劃示意圖見附圖四。2.2.8 工程總投資- 14 -按 2001 年價格水平,烏江構皮灘水電站靜態總投資 919022 萬元。工程總投資為1110215 萬元。- 15 -3 工程分析3.1 工程設計方案變化比較1988 年預可研階段的烏江構皮灘水利樞紐可行性研究中的工程設計方案(以下稱 2000MW 設計方案)與 2001 年修編的烏江構皮灘水電站可行性研究的工程設計方案(以下稱 3000MW 設計方案) ,除工程規模中裝機容量由 2000MW 增加到 3000MW 外,兩方案的工程任務、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等基本一致;水庫淹沒與移民安置因社會經濟變化,對水庫淹沒進行了復核調查,并對移民安置進行了規劃。烏江構皮灘工程兩次設計方案主要工程特性比較參見表 2-1。兩工程設計方案的主要工程特性比較如下(1)工程布置與規模2000MW 設計方案和 3000MW 設計方案所對應的樞紐布置總格局相同,雙曲拱壩和泄洪設施的布置型式和工程量不變,僅發電引水系統由于機組臺數和單機容量不同而有所區別,2000MW 設計方案為 4 臺機組,單機容量 500MW;而 3000MW 設計方案為 5 臺機組,單機容量 600MW。兩方案電站廠房均采用右岸地下廠房,兩者除電廠建筑物工程量不同外,技術上沒有質的差別。(2)水庫調度運行方式兩工程設計方案中水庫調度方式相同6-8 月在防洪限制水位運行,其它年份盡可能在高水位運行。9 月初按保證出力工作,水庫開始蓄水至 630m,當入庫流量大于調節流量時,按入庫流量工作,當入庫流量小于或等于調節流量時,按保證出力工作,不足水量由水庫供給,以盡可能維持高水位運行,僅特枯年份和設計枯水年壩前水位消落至死水位。(3)施工由于本工程位置、工程總體布局結構未發生變化,但其建設規模、裝機容量發生了顯著變化,相應的施工工程量發生了較大變化,并對施工總平面布置、物資運輸量、施工機械、勞動力等方面作了進一步優化調整。主要不同點為對外交通的變化。2000 年以前設計的對外交通運輸方案鐵路中轉公路、中轉站設馬場坪、公路經甕安→草塘→構皮灘鎮→施工區的方案。而3000MW 設計方案對外交通運輸方案為鐵路轉公路,中轉站設在遵義市。其中公路由兩部分組成,遵義市至菁口在現狀三級公路的基礎上適當提高路況標準,全長 129km;菁口至工地新修山區三級公路全長 11km。3000MW 設計方案對外交通能力與條件較 2000MW 設計方案更為完善。(4)水庫淹沒與移民安置比較1)水庫淹沒實物指標比較2000MW 設計方案與 3000MW 設計方案中的水庫淹沒調查分別是在 1988 年和 2000年由長江委與各地方政府共同調查和復核的結果,兩次調查的所采用的正常蓄水位均為 630m,由于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及調查深度等多種原因,水庫淹沒實物指標中人口、房屋、土地及專業項目各項值均有不同程度的變化(詳見表 3-1) 。雖然兩次調查結果有所不同,但調查結果變化不大。表 3-1 2000MW 與 3000MW 設計方案主要實物指標調查比較表項 目 單位2000MW 設計方案(1988 年調查指標)3000MW 設計方案(2000 年調查指標)變化1.人口 人 11428 11840 412- 16 -2.土地 畝(1)耕地畝 27199 36005 8806(2)園地畝 2469 3084 615(3)河灘地畝 321 321(4)林地畝 22701 59871 371701)有林地畝 7174 23670 16496經濟林 畝 418 5467 6049用材林 畝 6756 18203 114472)灌木林畝 15527 36201 206743.房屋 m2398638 454058 554204.公路三級公路km- 4.8 4.8四級公路km15.5 10.5 -5.0等外公路km24.5 37.1 12.65.文物古跡處 13 15 26 工礦企業家 - 12 12注為統一兩工程方案比較口徑,3000MW 方案調查實物指標包括庫區和工程占地實物指標。2)移民安置規劃比較3000MW 設計方案與 2000MW 設計方案移民安置規劃比較①規劃水平年不同2000MW 設計方案的移民安置規劃水平年為 2000 年,而3000MW 設計方案規劃的水平年為 2008 年。②安置范圍不同2000MW 設計方案的移民安置規劃范圍為淹沒涉及的 34 個鄉(鎮) ,而 3000MW 設計方案的移民安置規劃在淹沒涉及 34 個鄉鎮的基礎上(有2 個鄉未安置移民) ,規劃了部分出鄉本縣安置,增加 9 個非淹沒鄉(鎮) ,共計41 個鄉(鎮) 。③安置方式不同2000MW 設計方案的移民生產安置規劃除農業安置外,還提出了二三產業安置方式,且基本為就近后靠安置;3000MW 設計方案的規劃的移民生產安置方式全部為大農業安置,無二三產業安置規劃,二三產業、養殖業僅作為后備環境容量。安置去向除本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