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中譯文)118頁
附 錄 附錄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 (中譯文)同一個愿景 同一個身份 同一個共同體2010年12月172 中國-東盟互聯互通研究通過〈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的河內宣言我們,文萊達魯薩蘭國、柬埔寨王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聯邦、菲律賓共和國、新加坡、泰王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在第17屆東盟首腦會議召開之際回顧2009年10月24日在泰國華欣簽署的東盟領導人關于東盟互聯互通的聲明。重申加強東盟內部的互聯互通可以促進貿易、投資、旅游、人文交流,使所有成員國從中受益;是對現有致力于在2015年實現以人為本東盟共同體的區域努力的補充。歡迎東盟互聯互通高級工作組與東盟秘書處和相關部門機構在亞行、東亞東盟經濟研究中心、聯合國亞太經社會和世行協助下為制定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所做的努力;認識到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將促進經濟增長、縮小發展差距、推動東盟一體化和共同體建設進程、提高東盟競爭力、促進更深的社會和文化相互了解以及更廣的人員流動、加強東盟成員國間及東盟國家與區域內和全球其他地區國家的交流。附 錄173 感謝對話伙伴對東盟互聯互通倡議的支持和準備與東盟合作落實總體規劃的意愿。在此1??通過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包括各東盟成員國按照商定時間表實施的重點項目列表;2??任務相關的部長、東盟互聯互通協調委員會和國家協調員在東盟秘書處的協調和監督下實施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并在與東盟政治安全共同體理事會、東盟經濟共同體理事會、東盟社會文化共同體理事會磋商后,通過東盟協調委員會定期向我們報告實施情況。2010年10月28日在河內以英文單一文本形式通過。174 中國-東盟互聯互通研究目 錄縮寫175執行摘要182序言制定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的背景和原因187第一章東盟互聯互通的愿景、目的與目標191第二章東盟互聯互通的成就、挑戰與障礙196第三章促進東盟互聯互通的主要策略231第四章調動資源促進東盟互聯互通259第五章實施269附錄271附 錄175 縮寫ABC (ASEAN Broadband Corridor)東盟寬帶走廊ACCC (ASEAN Connectivity Coordinating Committee)東盟互聯互通協調委員會ACCSQ (ASEAN Consultative Committee for Standards and Qual?ity)東盟標準與質量咨詢委員會ACIA (ASEAN Comprehensive Investment Agreement) 東盟全面投資協議ACMECS (Ayeyarwady - Chao Phraya - Mekong Economic Coop?eration Strategy)伊洛瓦底江-湄南河-湄公河經濟合作戰略ACMF (ASEAN Capital Markets Forum)東盟資本市場論壇ACMW (ASEAN Declaration on the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ofthe Rights of Migrant Workers) 保護和促進移民勞動者權利的東盟宣言ACTS (AS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東盟信用轉換系統ADF (Asian Development Fund)亞洲發展基金ADHP ( ASEAN Declaration on Heritage Parks) 東盟文物176 中國-東盟互聯互通研究遺址宣言ADPPRMW (ASEAN Declaration on the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of the Rights of Migrant Workers) 東盟保護和促進流動工人權利宣言AEBMP (ASEAN - EU Border Management Project)東盟-歐盟邊境管理項目AFAFGIT ( ASEAN Agreement on the Facilitation of Goods inTransit) 東盟貨物過境便利化框架協議AFAFIST (ASEAN Agreement on the Facilitation of Inter - StateTransport) 東盟跨境運輸便利化框架協議AFAMIT (ASEAN Framework Agreement on Multimodal Trans?port) 東盟多式聯運框架協議AFAS (ASEAN Framework Agreement on Services) 東盟服務業框架協議AHN (ASEAN Highway Network)東盟公路網AHTN (ASEAN Harmonized Tariff Nomenclature) 東盟海關稅則歸類制度AIA (ASEAN Investment Area) 東盟投資區協議AIEN (ASEAN Internet Exchange Network)東盟互聯網交互網絡AIF (ASEAN Infrastructure Fund)東盟基礎設施基金AIFF (Asia Infrastructure Financing Facility)亞洲基礎設施融附 錄177 資機構AIGA (ASEAN Investment Guarantee Agreement) 東盟投資擔保協議AMBDC (ASEAN - Mekong Basin Development Cooperation)東盟-湄公河流域開發合作ALMWP (ASEAN Labour Ministers Working Plan 2010 - 2015)東盟勞工部長工作計劃2010 -2015APACI (ASEAN Plan of Actions for Cooperation in Immigration)東盟入境合作行動計劃AQA (Actual Quality Assessment)實際品質評估ASAM (ASEAN Single Aviation Market) 東盟單一航空市場路線圖ATR (ASEAN Trade Repository)東盟貿易信息庫AUN (ASEAN University Network)東盟大學聯盟APAEC (ASEAN Plan of Action for Energy Cooperation) 東盟能源合作行動計劃APGCC (ASEAN Power Grid Consultative Council)東盟電力網咨詢委員會ASAM (ASEAN Single Aviation Market)東盟單一航空市場ASCOPE (ASEAN Council on Petroleum)東盟石油委員會ASSM (ASEAN Single Shipping Market)東盟單一航運市場ATAP (ASEAN Transport Action Plan 2005 -2010) 東盟交通178 中國-東盟互聯互通研究行動計劃2005 -2010ATIGA (ASEAN Trade in Goods Agreement) 東盟貨物貿易協議ATSP (ASEAN Tourism Strategic Plan 2011 -2015) 東盟旅游戰略規劃2011 -2015AVLRC (ASEAN Virtual Learning Resources Centres)東盟虛擬學習資源CBTA (Greater Mekong Sub - region Cross - Border Transport A?greement) 大湄公河次區域跨境運輸協定CCF (Climate Change Fund)氣候變化基金CEFPF (Clean Energy Financing Partnership Facility)清潔能源融資伙伴基金CERT (Computer Emergency Response Team)計算機應急工作組CGIF (Credit Guarantee Investment Facility)信用擔保投資機構CEPT - AFTA (Common Effective Preferential Tariff Scheme forthe ASEAN Free Trade Area) 東盟自貿區共同有效優惠關稅計劃CIQ (Customs, Immigration, Quarantine)出入境檢驗檢疫CLVDT (Cambodia - Laos - Viet Nam Development Triangle)柬老越發展三角COCI (Committee for Culture and Information)東盟文化信息委附 錄179 員會ERIA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SEAN and East Asia)東亞東盟經濟研究中心EWEC (East West Economic Corridor)東-西經濟走廊FACE (Facility for Asia Cooperation and Environment)亞洲合作與環境機構GATS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服務貿易總協定GSSC (Greater Sulu Sulawesi Corridor)大蘇祿-蘇拉威西走廊HAPUA (Heads of ASEAN Power Utilities/ Authorities)東盟電力共享總部HLTFAC (High Level Task Force on ASEAN Connectivity)東盟互聯互通高級工作組IAI (Initiative ASEAN Integration)東盟一體化倡議IBRD (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國際重建和發展銀行ICFF (Investment Climate Facilitation Fund)投資環境促進基金IC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信息通信技術IFN (Infrastructure Finance Network)基礎設施融資網絡IGARPT ( Inter - Governmental Agreement on Regional PowerTrading) 區域電力貿易政府間協議IMT - GTRD ( IMT - GT Roadmap for Development, 2007 -180 中國-東盟互聯互通研究2011) 印馬泰成長三角發展路線圖2007 -2011ILP (Import Licensing Procedure)進口許可程序AMAAS (ASEAN Multilateral Agreement on Air Services) 東盟航空服務多邊協議AMAFLAFS (ASEAN Multilateral Agreement on the Full Liberal?isation of Air Freight Services ) 東盟航空貨運服務全面開放多邊協議NTMs (Non - Tariff Measures)非關稅措施MAFLPAS (Multilateral Agreement on the Full Liberalisation of Pas?senger Air Services) 東盟航空客運服務全面開放多邊協議MIEC (Mekong - India Economic Corridor)湄公河-印度經濟走廊MRAs (Mutual Recognition Arrangements)互認協議MUAPG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for the ASEAN PowerGrid) 東盟電力網諒解備忘錄MUCBMBC (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on Cross BorderMovement for Buses and Coaches) 公共汽車和巴士過境諒解備忘錄LCC (Lowe Cost Carriers)低成本航空公司LIFE (Leading Investment for Future Environment)未來環境領先投資OCR (Ordinary Capital Resources)普通資金源附 錄181 PPIAF (Public - Private Infrastructure Advisory Facility)公私基礎設施咨詢機構PPP (Public - Private Sector Partnerships)公私伙伴關系RCIF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Integration Fund)區域合作及一體化基金RCPRF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Poverty Reduction Fund)區域合作和減貧基金RIATS (Roadmap for Integration of Air Travel Sector) 東盟航運一體化路線圖RTICMTA (Roadmap Towards an Integrated and Competitive Mar?itime Transport in ASEAN) 東盟海運一體化路線圖RMILS (Road Map for Integration of Logistics Services) 物流服務一體化路線圖RPIS (Roadmaps for Priority Integration Sectors) 優先整合行業路線圖SKRL (Singapore Kunming Rail Link)新加坡昆明鐵路SPCD (Strategic Plan of Customs Development for 2005 - 2010)海關發展戰略規劃2005 -2010SLM (Services Liberalization Modalities)服務自由化模式SLOM (Senior Labour Officials Meeting)東盟勞工高級官員會議SPDF (Special Project Development Facility)特別項目開發182 中國-東盟互聯互通研究機構TAGPMP (Trans - ASEAN Gas Pipeline Master Plan) 泛東盟天然氣管道總體規劃TBT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貿易技術壁壘TTRs (Transit Transport Routes)過境運輸路線UDAHNP (Understand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SEAN High?way Network Project) 東盟公路網項目發展諒解備忘錄VAP (Vientiane Action Programme 2004 - 2010) 萬象行動計劃2004 ~2010VLRC (Virtual Learning Resource Centers)虛擬學習資源中心WBEC (Western Borneo Economic Corridor)西婆羅洲經濟走廊執行摘要1??東盟領導人實現2015年建成東盟共同體的愿景需要一個更具競爭力和活力的東盟,使人員、貨物、服務和資本聯系更加緊密。加強東盟互聯互通對實現東盟共同體,即東盟政治安全共同體、東盟經濟共同體和東盟社會文化共同體,至關重要。2??鑒于本地區的快速發展和全球化造就的新世界格局,東盟必須繼續努力,通過成為區域框架建構的驅動力來維持核附 錄183 心地位和前瞻性。為此,東盟需要在密切與外部合作伙伴關系的同時加快一體化進程和共同體建設。3??為實現東盟共同體經濟持續發展、減少成員國間和成員國與其他國家間的發展差距、加強地區間和國家間的基礎設施、機制和人員間的聯系,東盟制定了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 (以下簡稱總體規劃)。4??在總體規劃中,東盟回顧了互聯互通已取得的成就及面臨的挑戰和障礙,制定了應對挑戰、具有明確目標和時間表的主要策略和必要行動,進一步增強東盟的互聯互通,實現2015年建成東盟共同體,并在此后繼續提高東盟的互聯互通性。5?? 總體規劃既是實現東盟整體互聯互通的戰略性文件,也是2011 ~2015年東盟互聯互通的具體行動計劃,包括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物理聯通)、有效的體制、機制和進程建設(機制聯通)以及人文交流(人與人的聯通)。這個三管齊下的戰略需要有必要的財政和協調機制支持。 總體規劃也保證了東盟及其次區域框架正在開展的行業戰略和計劃的同步。通過加強東盟互聯互通,東盟地區的生產和分銷網絡將不斷加深、擴大,并在亞洲和全球經濟中更加根深蒂固。6??物理聯通面臨的障礙包括落后的道路狀況和不完整的道路網絡;缺乏相互連接的鐵路;海運和港口(包括無水港、內河水運)及航空基礎設施不足; (各國間)數字鴻溝擴184 中國-東盟互聯互通研究大;電力需求日益增長。這就要求對現有的基礎設施進行升級換代,修建新的基礎設施和物流配套設施,統一監管框架,培育創新文化。 總體規劃制定了七大策略,通過建立多式聯運體系、加強信息通信技術基礎設施以及區域能源安全框架建立起綜合的、無縫式區域互聯互通。7??要實現機制的互聯互通,東盟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包括消除一系列制約車輛、貨物、服務和技術人員跨國流動的障礙。為此,東盟必須繼續重視非關稅貿易壁壘,促進東盟內部的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統一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落實減少貨物跨境運輸成本的重要交通便利化協定,包括東盟貨物過境便利化框架協議 (AFAFGIT)、 東盟國家間運輸便利化框架協議 (AFAFIST)、 東盟多式聯運框架協議 (AFAMIT)。此外,東盟成員國必須全面實施各自的國家單一窗口機制,到2015年實現東盟單一窗口,使貨物在成員國間無縫流通。要形成一個統一的東盟市場和生產基地,還必須建立東盟單一航空市場和東盟單一航運市場。從根本上來說,東盟必須逐步向區域內外的投資開放。 總體規劃制定了10項策略,以促進貨物、服務和投資在區域內的流通。8??針對人文交流, 總體規劃制定了兩大策略,加深東盟內部的社會和文化交流與了解。通過共同體建設、放寬成員國國民簽證要求和簽訂互認協議(MRAs),加大協作和宣傳力度,促進東盟國家間的人文交流。附 錄185 9??認識到互聯互通切實利益的同時,要妥善處理跨境犯罪、非法移民、環境退化和污染以及其他跨國性挑戰。10?? 總體規劃還確定了關鍵行動戰略下的重點項目,尤其是那些對東盟互聯互通有重大和即時影響的項目,主要包括(1)完善東盟公路網( AHN),升級跨境交通道路(TTRs);(2)修建新加坡昆明鐵路(SKRL)缺失段;(3)建立東盟寬帶走廊(ABC);(4)馬六甲北干巴魯互聯互通(印馬泰成長三角印度尼西亞);(5)西加里曼沙撈越互聯互通(東盟東部增長區印度尼西亞);(6)研究滾裝船(滾裝)網絡和短途海運;(7)制定并實施優先發展行業的互認協議;(8)形成共同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的統一原則;(9)到2012年,運作所有國家單一窗口;(10)建立逐步減少和消除投資限制和障礙的框架/方式;(11)落實東盟運輸便利化相關協議;(12)放寬對東盟國民的簽證要求;(13)建立東盟虛擬學習資源中心(AVLRC);(14)制定信息通信技術標準;186 中國-東盟互聯互通研究(15)制定東盟共同體建設計劃。11?? 總體規劃的關鍵是調動所需財政資源和技術援助,實施關鍵行動戰略下的重點項目。鑒于可用資源稀少,東盟將探索開發新資源和新模式,包括可能建立東盟基礎設施發展基金、公私部門伙伴關系(PPP),開發當地和區域金融資本市場,尤其是資助2015年預定要完成的項目。為有效實施總體規劃,東盟將加強與外部伙伴的合作,包括對話伙伴國、多邊開發銀行、國際組織等。12??東盟相關部門機構將在各自職權范圍內協調實施總體規劃的策略和行動,國家協調員和有關政府機構負責監督國家層面具體項目的執行。13??將建立由各國常駐代表和特別委任代表共同組成的東盟互聯互通協調委員會。委員會將定期向東盟協調委員會、東盟政治安全共同體理事會、東盟經濟共同體理事會和東盟社會文化共同體理事會匯報總體規劃的實施進度及實施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密切與國家層面和地區層面的私營部門、行業協會及社區的合作與定期磋商,確保所有利益相關者參與推進東盟互聯互通。14??建立記分機制,監測和評估成就與制約,定期對總體規劃實施狀況和東盟互聯互通增強帶來的影響進行審查,尤其是要確保所有列出的優先措施和行動都與東盟需求和優先事項相符。附 錄187 15??為確保利益相關者或組成部分間的凝聚力和密切合作,要形成推廣和宣傳的溝通策略,以實現東盟互聯互通的目標。16?? 總體規劃的預期成果將有助于東盟生產和分銷網絡的深化和擴大。與此同時,加強東盟互聯互通可縮小成員國間的發展差距,為投資、貿易、經濟增長和就業帶來更多機會。序言制定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的背景和原因1??東盟致力于2015年建成共同體。為實現該目標,增進各國間的互聯互通至關重要。根據東盟憲章,人員、貨物、服務和資本的密切相連將使東盟更具競爭力和活力。而這將確保東盟民眾獲得持續的和平與繁榮。 總體規劃是建立東盟共同體的關鍵一步。2?? 2009年10月24日,在泰國華欣召開的第15屆東盟首腦會議上,東盟領導人通過了一份關于東盟互聯互通的聲明(參見附錄1?? 1)。這是制定總體規劃的最初驅動力。 2010年4月8 ~9日在越南河內召開的第16屆東盟首腦會議上,各成員國領導人強調要在總體規劃中明確具體措施,包括清晰的目標和時間表,以及實施總體規劃的可行基礎設188 中國-東盟互聯互通研究施融資機制。3??東盟成員國可以從東盟區域和次區域互聯互通增強帶來的貿易、投資和旅游發展中獲益。因為所有的陸上交通都要通過柬埔寨、老撾和緬甸,這些國家將從基礎設施發展及偏遠和欠發達地區的開發中獲利最多。這些努力將顯著縮小東盟內部的發展差距。4??除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互聯互通還可以通過區域合作、整合及人文交流使東盟共同體建設能力得到增強。就此而言,東盟互聯互通的概念注重培育共同的文化和歷史聯系感,是2015年實現以人為本東盟共同體的助推力。5??認識到互聯互通帶來各種好處的同時,也要妥善處理跨國犯罪、非法移民、環境退化和污染等跨界問題。此外,推進東盟互聯互通還需考慮氣候變化及其影響。6?? 總體規劃應囊括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以取得與千年發展目標(MDGs)一致、具有廣泛基礎和包容性的成果。因此,互聯互通倡議應有助于促進區域內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一 東盟互聯互通的驅動力7??加強東盟互聯互通的迫切需求來自多個方面。東盟約有6億人口,各國國內生產總值之和達到1?? 5萬億美元。互聯互通有利于實現東盟一體化,加快東盟共同體建設,加強東盟附 錄189 建構地區體系的中心地位和作用。加強東盟互聯互通是提高競爭力、促進經濟凝聚力和一體化生產網絡、推動區域內貿易、吸引投資、加深東盟民眾之間的聯系以及形成共同文化和歷史感知的要求。東盟互聯互通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通信網絡,促進人員、貨物和服務的流動,經濟發展可推動成員國國內的互聯互通。8??從更廣的范圍來看,東盟國家需要共同應對地理位置帶來的機遇、全球貿易和投資環境帶來的比較優勢和競爭挑戰。東盟西鄰印度,東北緊靠中國、日本和韓國,南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位于這個充滿經濟活力地區的心臟地帶。截至目前,東盟經濟一體化的努力取得了可喜成果。加強東盟互聯互通,降低投資、國際貨物和服務貿易的成本,可能使東盟成為經濟增長的中心,夯實其在地區構建中的核心地位。9??東盟一直致力于區域一體化和共同體建設,實施眾多行業和次區域倡議、戰略和行動計劃。這種努力將從更具針對性和協調性的方式中獲益,因為東盟互聯互通被視作整體性戰略的驅動力,可加強和加速行業和次區域倡議的落實。二 東盟互聯互通的范圍及定義10??東盟互聯互通指物理聯通、機制聯通和人文交流,包190 中國-東盟互聯互通研究括對形成東盟共同體經濟、政治安全和社會文化三大支柱的基礎性支持和便利化措施。東盟互聯互通包括如下要素。(1)物理聯通◆交通運輸◆信息通信◆能源(2)機制聯通◆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投資、服務自由化和便利化◆互認協議/安排◆區域運輸協定◆過境手續◆能力建設項目(3)人文交流◆教育和文化◆旅游11??圖1 -1揭示了東盟互聯互通和東盟一體化建設的相互作用。通過加強物理聯通和機制聯通,減少投資、國際貨物和服務貿易的成本,包括服務鏈成本和網絡構建成本,從而實現東盟互聯互通。加強物理和機制聯通可以通過擴大生產/分銷網絡縮小發展差距,增強人文交流。從而培育東盟民眾的共同體意識。附 錄191 政治安全共同體縮小發展差距人文交流資源調動物理聯通機制聯通經濟共同體東盟共同體建設社會文化共同體加強東盟規則和良好治理加強東盟一體化和競爭力改善東盟人民的生計和福祉東盟互聯互通圖1 -1 東盟互聯互通和東盟共同體相互作用示意圖資料來源修改自東亞東盟經濟研究中心資料。第一章 東盟互聯互通的愿景、目的與目標1??加強區域內的互聯互通,促進經濟增長,通過使較貧困的群體和社區分享經濟增長成果縮小發展差距,增強東盟競爭力,密切區域內各成員國間及其與世界其他國家的聯系。2??東盟互聯互通的概念有助于推動東盟內部、東亞乃至更廣泛區域的一體化進程。本地區互聯互通的深化與拓展將鞏固東盟在東亞的樞紐和中心地位。從長遠來看,通過實現東盟與外部更廣地區的互聯互通,其中心地位將得到進一步加強。圖1 -1展現了東盟互聯互通的愿景及目的。192 中國-東盟互聯互通研究圖1 -1 東盟互聯互通愿景及目標資料來源修改自泰國文件加強區域互聯互通的可能方式一種初步設想。一 愿景3??正如東盟愿景2020所描述的,東盟由東南亞國家組成,各成員國積極進取、和平共處、穩定繁榮,在充滿關懷的共同體和活力發展中保持伙伴關系。為促進當地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與聯系、減輕對環境的影響、使國內互聯互通和區域互附 錄193 聯互通同步,推動和實現東盟互聯互通需要一個共同的愿景以及長期、可持續的方式。東盟互聯互通愿景將加強東盟“同一個愿景、同一個身份、同一個共同體”的宗旨,重視現實情況、政策選擇、籌資機制和實施安排,并將考慮到東盟各成員國不同的責任和能力。二 目的4?? 總體規劃預計將通過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物理聯通)、有效制度安排(機制聯通)和人的主觀能動性(人文交流)密切東盟成員國的聯系。互聯互通東盟的建設不僅要求制定新策略和機制,也需要投資,使現有和將有的倡議得到更有效地落實。5??加強東盟互聯互通具有以下目的(1)加強東盟的一體化與合作;(2)通過更強大的生產網絡提高東盟的國際競爭力;(3)提高東盟各國人民的福祉與生活水平;(4)加強東盟的法制建設,實現良性治理;(5)增強東盟區域及各成員國經濟中心的聯系,縮小經濟發展差距;(6)提高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7)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促進可持續發展;(8)消除互聯互通帶來的負面影響。194 中國-東盟互聯互通研究三 目標6??為實現這些目的, 總體規劃為增強東盟互聯互通確立了以下目標(1)在考慮現有次區域合作框架的同時,鞏固與互聯互通相關的現有計劃、優先倡議和行動。(一)物理聯通(2)在東盟及更廣泛的區域內,發展綜合、高效的多式聯運、信息與通信技術和能源網絡。(二)機制聯通(3)為有效地實現東盟的互聯互通,必須落實各項戰略、協議以及法律和機制,包括為商品和服務貿易提供便利化、制定適當的投資政策和法律框架,確保投資受到保護,并可以吸引私營部門投資。(三)人文交流(4)制定相關政策,加大對教育和終身教育領域的投資力度,支持人力資源開發,鼓勵創新和創業,促進東盟文化交流及旅游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四)東盟互聯互通的實施(5)制定融資原則,推薦合適的籌資機制,對所需資金進行預估,以建立或(和)增強與總體規劃中提及機構的聯系。(6)打造公共部門、私營部門、東盟各民族及國際社會附 錄195 共贏的合作伙伴關系。(7)加強私營部門和當地社區在東盟互聯互通方案實施過程中的作用。(8)考慮東盟成員國不同的發展水平,并就實現東盟互聯互通制定詳細的時間表,對2015年建成東盟共同體的現有努力進行補充。(9)制定東盟能力建設合作安排,如東盟一體化倡議(IAI)及其他有利于縮小區域內發展差距的機制,促進2015年實現以人為本的東盟共同體。四 總體規劃的主要原則7?? 總體規劃的制定基于以下幾個主要原則(1)推進而非制約東盟現有倡議,進一步推動東盟共同體建設進程。(2)形成一個雙贏的方案,以反映出所有東盟成員國的利益訴求。(3)確保東盟及其次區域框架內正在進行的行業戰略和計劃能夠同步開展。(4)努力平衡區域利益和國家利益。(5)加強東南亞大陸國家和群島國家之間的互聯互通。(6)對外聯動,促進外部合作伙伴之間的良性競爭,維護東盟的核心地位。196 中國-東盟互聯互通研究(7)制定切實可行、清晰的融資模式,包括私營部門的參與。第二章 東盟互聯互通的成就、挑戰與障礙1??東盟將繼續努力落實東盟憲章和東盟共同體路線圖。東盟互聯互通的概念展現了構建東盟共同體的優勢、潛力和面臨的挑戰。它建立在東盟地區合作演變、已獲成就和面臨挑戰的基礎之上,涉及提高競爭力、縮小發展差距、消除社會和文化制度歧視。2??下文從物理聯通、機制聯通和人文交流三個層面回顧東盟區域及次區域合作現狀。東盟已經提出并落實了多個加強區域互聯互通的方案和措施,并取得了有益進展。但要實現無縫對接區域互聯互通還需要做大量工作。一 物理聯通3??物理聯通既包括交通基礎設施、信息通信技術、能源基礎設施等硬件,也包括管理框架和提供相關服務的軟件。這些對便利東盟區域內的貿易和投資,降低成本,促進人文交流至關重要。(一)陸路、水路和航空基礎設施的發展4??陸路運輸。東盟公路和鐵路合作的目標是要建立高效、附 錄197 集成、安全和環境可持續的區域陸上運輸通道,連接所有成員國及東盟以外的國家。東盟有兩個陸路運輸基礎設施旗艦項目,即東盟公路網(AHN)和新加坡昆明鐵路(SKRL)。5??在公路基礎設施方面,第5屆東盟交通部長會議于1999年9月在越南河內通過了一項發展東盟公路網的計劃,制定了以下時間表第一階段到2000年,完成公路網設計,確定在各國的路線。第二階段到2004年,在所有指定路線安裝道路指示牌;將所有既定路線升級到III級公路或以上;修建缺失路段;運作所有邊境檢查站。第三階段到2020年,所有指定路線都要升級為I級公路;運輸量小的非干線公路可以只升級到II級公路。6??東盟公路網是對“泛亞公路網”在東盟區域內路線的擴展。到目前為止,雖然公路新建和升級取得了顯著進展,但部分成員國仍存在缺失路段和不達標公路。東盟公路網缺失的路段主要在緬甸境內,長約227千米;同時,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和越南6國有超過5300千米的公路低于III級標準。7??東盟公路網絡還規劃了過境運輸路線(TTRs) (詳見表2 -1)。過境運輸路線被視作貨物運輸便利化的關鍵,可優先升級和修建。老撾、緬甸和菲律賓境內有2069千米過境運輸路段未達到III級公路標準。缺乏融資渠道是2004年按時完198 中國-東盟互聯互通研究成東盟交通部長會議公路升級目標的主要障礙。表2 -1 東盟規劃的過境運輸路線單位千米國 家過境運輸路線總長度低于III級標準公路長度文萊168 0柬埔寨1338 0印度尼西亞4143 0老撾2170 391馬來西亞2242 0緬甸3018 1467菲律賓3073 211?? 5新加坡﹡ 泰國4477 0越南577 0合計21206 2069?? 5﹡新加坡的TTRs方案將在簽署東盟貨物過境便利化框架協議 1號議定書時提交。資料來源東盟秘書處泰國報告AHN項目進展現狀,于第29屆高級運輸官員會議(2010年6月1 ~3日)上提交。8??鐵路方面, 1995年12月第5次東盟首腦會議提出了新加坡昆明鐵路旗艦項目,計劃到2015年完成。新加坡昆明鐵路有數條線路,穿越了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越南中國(昆明),包括泰國緬甸支線和泰國老撾支線。9??目前,柬埔寨、老撾、馬來西亞、緬甸、泰國和越南6國境內有4069千米路段缺失或需要重建。東盟要對柬埔寨、老撾、緬甸和越南給予資金和技術援助,其對話伙伴和其他國附 錄199 際組織也要提供幫助,使他們完成新加坡昆明鐵路項目。10??內河航運在減少貨物運輸成本方面有很大潛能,但目前的利用率仍很低。東盟地區內河通航里程達51000千米,可在交通運輸中發揮積極作用,尤其是在柬埔寨、老撾、緬甸、越南和泰國。與低利用率相關的基礎設施問題包括水路網絡欠發達、內河港口配套設施差、缺乏聯運。鑒于互聯互通對經濟活動的積極作用,這些基礎設施問題需要得到重視,同時要改善內河水運系統管理規章制度。11??海運方面,泛東盟運輸網絡確定了47個主要港口(參見附錄2?? 1)。因港口基礎設施發展程度參差不齊,這些港口要提供更有效的運輸服務還面臨諸多障礙。例如,港口的停泊量、貨物處理量、陸路運輸和物流能力以及海關和政府審批程序就決定了港口的貨物轉運能力。新加坡昆明鐵路中各缺失路段萬象達克穆嘉, 466千米(圖中);穆嘉丹阿永安, 119千米(圖中);波貝斯索潘, 48千米(圖中① );金邊祿寧省, 254千米(圖中② );祿寧省胡志明市, 129千米(圖中③和④ );丹標扎亞三塔關, 110千米(圖中⑤ );三塔關南卓, 153千米, (圖中⑥ )。200 中國-東盟互聯互通研究圖2 -1 新加坡昆明鐵路網及缺失路段資料來源東亞東盟經濟研究中心,日本光榮公司(Nippon Koei) 東盟交通戰略規劃2011 ~ 2015 (中期報告), 2010。12??海運是國際貿易中最常用的運輸方式。然而,除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外,許多東盟國家在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CTAD)列出的班輪運輸指數都不及中國內地和香港。與此同時,大部分東盟國家的門戶港都已經“相對飽和”。這就意味著需要投資擴展港口能力,以滿足東盟成員國間及東盟和外部國家間貿易增長的需求。13??要有高效、可靠的運輸路線連接東盟海島地區,以加強東盟內部的互聯互通。菲律賓海上公路(也稱滾裝)系統初步影響評估結果顯示,它可以帶來多種好處,包括減少運輸附 錄201 成本、創新區域聯系方式、擴大地區市場、提高貨運和客運效率(尤其有利于航線上的貧困省區)、加速當地發展、加速交付重組物流、給國內航運業更大的競爭壓力(亞行 橫跨大洋的橋梁菲律賓海上